三苏园景区内的苏轼像 郏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三苏纪念馆前的三苏塑像 郏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郑伟生
1102年,一支肃穆的队伍缓缓北上。棺木里,是一年前在常州病逝的苏轼。这位生于四川眉山的文坛“顶流”,没有归葬故里,而是留下“葬我嵩山下”的遗愿,长眠于河南郏县小峨眉山下。
晚年谪居海南,他曾北望感慨:“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视线尽头那一抹青山,便是他魂牵梦萦的中原。多年后,这片土地,成了他最终的归宿。
从少年登科到暮年归葬,河南见证了苏轼的辉煌与落寞,也镌刻下他的精神印记。
河南,是他贬谪地图上的十字路口
苏轼一生走遍大江南北,而河南是他无法绕开的一站。
展开剩余77%少年在此扬名立万。1056年,21岁的苏轼初入中原,抵达汴京(今开封)。次年应考,他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震动文坛,获欧阳修盛赞,叩开了仕途大门。然而,繁华的汴京亦是政治风暴眼。“乌台诗案”骤起,苏轼身陷囹圄,在狱中写出“是处青山可埋骨”,于至暗时刻淬炼出伴随一生的豁达。汴京,是他的青云台,也是他的生死场。
壮岁在此宦海浮沉。河南,是苏轼贬谪地图上的十字路口。“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途经陈州(今周口淮阳),弟弟苏辙从200里外赶来。兄弟相见,把酒言欢,苏轼发出“此身聚散何穷已”之叹。后来,苏轼调任汝州,长途跋涉,幼子苏遁不幸夭亡,心灰意冷的苏轼最终放弃赴任。苏轼也曾计划定居许昌,终老于此,然终事与愿违。每一次风尘仆仆的驻足,都浸透着半生踉跄的辛酸。
暮年在此魂归青山。1101年7月,病榻上的苏轼留下遗言:“葬我嵩山下。”为什么是嵩山?或许对苏轼来说,他想把自己历经沧桑的一生,郑重地托付给这片象征华夏文明根基的中原大地。第二年,他的儿子遵照遗愿,将他安葬在郏县小峨眉山脚下。此后,弟弟苏辙归葬于此,父亲苏洵的衣冠冢也迁葬过来,终成著名的“三苏坟”。父子兄弟,得以长眠同山。
中原风物,给了他创作灵感
中原风物,给了苏轼创作灵感;他的笔,也为河南留下了穿越千年的精神印记。
历史的回响。途经渑池时,苏轼重逢昔日留宿的古寺,却见接待他的老僧已经去世,当年题诗的墙壁早已斑驳,他写下“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渑池的一座古寺、一面坏壁,让苏轼道尽世事无常、人生如萍的感慨。而这句“雪泥鸿爪”,让这座古城成为后人感悟人生的精神地标。
民生的关切。漫步许昌西湖,苏轼看到湖边的亭台楼阁华美,念及田野里劳作的百姓,写下“但恐城市欢,不知田野怆”,批评官员漠视民生疾苦。他又写下“池台信宏丽,贵与民同赏”,道出为官者应有的情怀:好风景,应该与百姓共享。即便在困顿中,苏轼的诗词也从未远离过百姓。这份赤子之心,是他留给中原的宝贵精神财富。
亲历的求索。赴任汝州途中,经过江西湖口,为探明石钟山得名由来,他深夜泛舟绝壁之下,亲耳听闻“噌吰如钟鼓不绝”,终成《石钟山记》,留下“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千古诘问。在龙兴寺观吴道子壁画时,他更悟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艺术真谛。
手足的深情。郑州城外与弟弟苏辙的长别,催生出“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的动人诗句,“夜雨对床”从此成为兄弟情深的经典意象。苏轼晚年谪居海南,北望中原写下“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那隐入苍茫的“青山”,不仅遥指中原,更系着他难以割舍的亲情眷念。
文旅融合,解锁苏轼的河南印记
苏轼把自己托付给了河南,而河南也用千年的守望,回应着这份深情。从元代的三苏祠,到如今的文旅融合,苏轼的印记,在中原大地上从未褪色。
风过古柏,是千年的思念回响。元代,中原百姓在郏县三苏坟旁肇建三苏祠,明清两代又屡加重修,是历代文人途经必谒之地。如今的祠园,古柏参天,碑碣林立,凝聚着对三苏最深沉的敬仰。每当夜深,风过林间,簌簌声如夜雨潇潇,便有了“郏县八景”之一的“苏坟夜雨”。松柏之声,被升华为东坡文魂长存的天籁,成为连接古今的共鸣。
笔墨文心,让东坡精神照进当下。纪念苏轼,河南从不止步于祠墓。河南大学成立“河南省宋文化研究院”,追寻苏轼等宋代文化大家的精神脉络;平顶山学院组建“三苏文化研究所”,多次举办苏轼学术研讨会,引起学界关注;郏县定期举办“三苏杯”全国诗文大赛,以笔墨文心追怀先贤。苏轼的乐观、豁达、悲悯,都是当代人需要的精神养分。中原大地正以学术的厚度与活动的广度,让更多人读懂苏轼的思想。
文旅融合,解锁苏轼的河南印记。逛一逛开封清明上河园,《大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融入《蝶恋花》《水调歌头》等苏轼名篇,千年宋词与现代光影巧妙融合。河南多地梳理苏轼行迹,将他游历的山水、题咏的胜景纳入地方文旅特色路线。郑州博物馆珍藏的《醉翁亭记》苏轼书法刻石,让游客窥见他笔锋里的洒脱。河南用自己的方式,让苏轼从历史中“走”出来,变成可感、可触的文化体验。
三苏坟前,古柏风吟间,或许我们就能读懂他“葬我嵩山下”的深情。这便是他留给中原的中国式浪漫,苏轼从未远去,他化作中原大地上的一缕文魂配资论坛平台查询,等着每个懂他的人,与他重逢。
发布于:河南省牛金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