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价飞涨的时代,省钱变得不可耻且有用,比起屯购物袋和包装盒这些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用得上的东西,剩菜盲盒的省钱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剩菜盲盒也已经成为一种“流量密码”,是美食博主们探店的一大热门话题。花小钱办大事而且还充满未知的惊喜,剩菜盲盒牢牢抓住了年轻人的心。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廖媛
责任编辑|辛省志
物价飞涨的时代,省钱、环保与开盲盒的刺激感奇妙融合。
夜晚九点,城市霓虹闪烁,本是打工人下班进入灯红酒绿的酒吧街享受生活的时候,曲江智慧大厦附近便利店里,刚下班的常雪妮快步走向柜台,店员递来的牛皮纸袋里,两个三明治、一份牛奶吐司、一个半熟芝士甜点——这些原价近50元的甜品组合,她只花了11.9元。这份甜品组合之所以便宜,是因为它是“剩菜盲盒”。
与此同时,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一家拥有64年历史的高级西点店Farga正将当天未售出的精美点心装入纸盒。40元的价格标签下,藏着原价144元的迷你三明治、法棍和拿破仑千层酥,YouTube博主开箱时惊叫连连,如同发现宝藏。如果你在B站或者小红书搜“剩菜盲盒”会发现许多博主的激情测评,让人跃跃欲试。
这就是席卷全球的“剩菜盲盒”风潮,不是残羹剩饭,而是商家将临期或当日未售出的食品,以盲盒形式低价出售的消费新模式。从新加坡豪华酒店晚上9点后15新元一份的自选盲盒,到美国“穷人餐厅”5美元一份的套餐,再到欧洲7.5欧元的意面盲盒,各式各样的剩菜盲盒正在兴起,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详见本报报道《将打烊食物做成盲盒,当代“低欲望”年轻人爱上了吃剩菜》)
剩菜盲盒的故事始于2015年的丹麦,一家名为“Too Good To Go”(意为“弃之可惜”)的公司诞生,创始人目睹餐厅将完好的食物丢进垃圾桶的痛心场景,决定帮助消费者和商家拯救这些剩菜。在中国,本土化平台如惜食魔法袋、趣小袋、米粒盒子也迅速崛起,据济南舜网报道,00后上班族胡女士第一次尝试就花15元买到原价48元的烘焙套餐:“两个面包加一个蛋糕,品质和店里一模一样。”
(Too good to go网站截图)
短短几年间,尤其是这几年,剩菜盲盒的创意如星火燎原在世界各地兴起。实际上,临期商品打折并不是一件新鲜事,“超市八点后熟食打折”的传统由来已久。面包、蔬菜、水果、熟食等食品由于不便储存,是晚上打折最狠的商品。经常逛超市的小伙伴们都知道,网红超市初代目永旺超市每晚8点后熟食区会进行打折促销,寿司5折、刺身6折、小吃7折,到了9点半在这些折扣的基础上还会买一送一。最初这些折扣的目标群体是中老年人,后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特别是打工人加入。在广州高德置地的永旺超市撤场之前,附近不少打工人会在加完班后在超市购买打折的食品回家当第二天的早餐。新兴的超市如盒马和七鲜也都有类似的优惠。
不过,在过去,许多商家宁愿丢弃食物也不愿意打折。不少博主发过自己在欧洲国家,如芬兰和挪威“捡垃圾”的视频。在街上的大型垃圾桶里,博主翻出了和超市里一模一样的水果、蔬菜、面包和肉类,感叹道:“果然,什么都扔!”评论区有网友甚至惋惜:“比我在超市买的还新鲜。”
那为什么近些年商家们纷纷开始转变思维,加入剩菜盲盒的赛道呢?
首先当然是需求的暴增,在物价飞涨的时代,省钱变得不可耻且有用,比起囤购物袋和包装盒这些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用得上的东西,剩菜盲盒的省钱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尤其是在美国,当加州的一碗牛肉面飙升至40美元,晚上7:30以后6美元一盒的甜品盲盒显得更有吸引力了,更重要的是,这些盲盒不需要付出额外的小费或者服务费,只要在App上下单,到店验券即可马上带走。就像博主嗒咪酱说的一样:“在美国白天买不起的,不妨换个时间段试试。”
再者,剩菜盲盒已经成为了一种积极的”流量密码“,是美食博主们探店的一大热门话题。比起按部就班的点菜,类似于“omakase”一样的未知更让人充满好奇,更别说“剩菜盲盒”的价格远低于平时的用餐体验,任谁都想来试试自己的运气,从花小钱到底能买到什么样的惊喜。如果盲盒里一旦有店家招牌或者自己本来就想点的菜式,那更是赚翻了。花小钱办大事而且还充满未知的惊喜,剩菜盲盒牢牢抓住了年轻人的心。
更何况,这种省钱的生活方式还自带环保光环,直接把社交属性拉满了,比起在繁华的都市街头转战各个夜店酒吧,探索城市里的网红店铺,挖掘惊喜,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共鸣。
当然,质疑与隐忧也一直存在,人们也在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比如一些酒店的剩菜盲盒往往是晚上9点以后才出售,已经摆放了一天的食物是否会积累更多的细菌,有没有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不少消费者购买了当天到期的食物之后,并不能在当天食用完,食用过期食物是否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有消费者在剩菜盲盒的评论区发言:“千万别让我爸看到,否则我接下来一年都要吃这些过期食物了。”更值得担心的是,一旦产生安全问题,商家是否会以此来逃避责任?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配资的论坛,不代表本报立场)
牛金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